各学院团委、学生会、研究生会,各学生社团:
为组织引导青年大学生深入学习宣传践行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将“青春梦”融入“中国梦”,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根据教育部、团中央等《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2〕1号)精神,学校决定开展2015年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现将校级重点团队招募工作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参与对象
全日制在校学生(含本科生和研究生),本科生以2013级为主,鼓励其他年级学生骨干参加。其中,2013级本科生均需参加团队实践活动。
二、团队要求
(一)实践主题鲜明。团队要以理论宣讲、社会调研、科技创新、就业创业、爱心支教、骨干培养、环保教育等为重点开展活动,注重实践内容体现时代特点、学校特色、专业实际和当地需求。特别要注意结合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组建专业实践、科研创新等团队。
(二)队员结构合理。团队须公开招募成员,鼓励以生源地相对集中的形式,跨年级、跨专业、跨学院、跨学历组队实践。团队组织机构设置合理,分工明确,队员组成结构科学(性别、专业、学历、生源地等),人数控制在10-15人。
(三)团队保障到位。有明确的经费来源和社会资源渠道,采取实践地扶持、社会化运作、科研项目资助、学生自助等方式募集活动资金,保障师生实践安全和基本生活。校级重点团队实践期间师生人身财产等保险由学校统一购买。
(四)方案切实可行。指导教师到位,预期效果明显,团队需配备至少一名相关专业指导教师,其中校级重点团队指导教师中副高以上职称者不少于1/2,每名指导教师只能指导一支团队,学校为各学院统一配备思政指导教师。日程安排紧凑,形式切实可行,活动原则上集中在7月份开展,活动时间不少于7天,鼓励部分团队进行半个月以上的实践。
学校鼓励学生组建公益创业类实践团队,拟在学院申报的基础上,遴选组建2-4支公益创业校级重点团队(不占学院重点团队名额),申报时另附《公益创业项目计划书》,内容包括项目名称、团队组成、项目简述、项目目标、赢利方式、公益性分析(社会问题描述、受益群体等)、创新性和可行性分析、行动计划等。
三、时间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5月7日前)
校院班分别开展宣传动员,学院团委、相关学生组织结合自身实际进行动员部署,鼓励学生深入挖掘社会资源,积极申报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实践项目。
(二)团队组建阶段(5月22日前)
1.网上申报项目(5月18日前)。各单位或个人围绕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师科研课题,申报项目并制订活动方案。5月18日(周日)前登陆学校社会实践团队招募网站(校团委主页社会实践专区)注册并进行项目申报,项目名称统一为“安徽师范大学**(单位)赴**(地点)**(主题)团队”。
2.学生网上报名(5月18日前)。各学院学生根据兴趣、生源地等要素选择报名参加本学院或跨学院的实践团队,每人限报2个团队,实践项目负责人一般不得报名参加其他团队。
3.学院网上审核(5月22日前)。学院对活动项目和报名学生进行审查,确定可以组建的社会实践团队,并遴选推荐校级重点团队,审核确认院级重点团队和班级服务小组;同一学生报名参加两个团队者,按照项目所在单位“先选先得”原则确定参与团队。
研究生团队组建工作参照以上步骤和要求,实行线下组建,不需通过社会实践系统进行操作。学院可统筹本科生和研究生跨学历组队。
各学院限推荐上报本科生团队4支(其中专业素养培育类团队2支),推荐上报研究生重点团队至少1支。逾期不报视为放弃。学院统一填写《2015年暑期社会实践校级重点团队(本科生)申报情况一览表》(见附件1),《2015年研究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团队项目申报表》(见附件2),纸质版加盖学院党委公章后一并于5月22日(周五)前上报,电子版材料(本科生团队和研究生团队分开填表)以学院为单位发至1363811676@qq.com。纸质版材料请提交给校团委素质拓展部。
联系人:张海兵(赭山校区,3883532;花津校区,5910207)。
(三)学校评审阶段(6月上旬)
学校社会实践领导组对各学院申报的团队进行评审,遴选确认校级重点团队。通过学校立项的重点团队,学校予以扶持启动经费,并在实践结束后开展优秀重点团队评选,再按照“以奖代补”方式发放奖金。
(四)学校培训阶段(6月中旬)
学校组织相关专家对校级重点团队开展专题培训,培训对象为团队全体成员、指导教师等。培训内容主要涉及社会实践活动的策划准备、组织实施、调研方法、安全保障、总结评估等方面。
四、几点要求
(一)高度重视。团队组建是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基础性工作,也是我校打造人才培养第三课堂的关键环节。未列入本次申报范围的团队不能参加优秀重点团队的评选。2013级本科生全员参与团队实践活动情况和学院各级团队组建情况将作为优秀组织奖评选参考指标。
(二)精心组织。各学院要广泛动员,深入挖掘社会资源,做好团队组建和院内推选工作。团队组建要与基地建设有机结合,注重发挥现有基地作用,在有余力的情况下再根据重点团队项目开拓新基地。
(三)加强指导。各学院安排热心学生教育、业务能力较强的教师担任团队指导老师,全程指导学生结合社会发展需求和自身成长实际选题组队、撰写方案并组织实施。
附件:1.2015年暑期社会实践校级重点团队(本科生)申报
情况一览表
2.2015年研究生社会实践活动团队项目申报表
共青团安徽师范大学委员会
2015年4月28日
附件1:2015年暑期社会实践校级重点团队(本科生)申报情况一览表.doc
附件2:2015年研究生社会实践活动团队项目申报表.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