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学习资料 重要讲话 正文

团省委副书记潘朝晖在团省委十一届五次全委(扩大)会上的讲话

作者:刘振杰 预审:黄彦锴 时间:2007-02-10点击数:

同志们:

刚刚过去的一年,对学校共青团战线来说,是十分不寻常的一年。新年伊始,胡锦涛总书记就春节留校贫困大学生问题作出重要批示,根据团中央部署和省委要求,我省各级团组织迅速行动,在短短的一周多时间内,团省委机关、各直属单位、协学会共同筹资140万元,确保每一位春节留校的贫困大学生得到200元的补助,同时各地各高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慰问活动,把党的关怀和温暖传递到每一个留校大学生。开学以后,以捐岗助学为突破口,迅速掀起勤工助学的热潮,在希望工程和机关各部室的努力下,团省委本级筹资150万元,为高校贫困学生提供了3000个社区服务岗位,在团省委的号召和各级团组织的服务带动下,数以万计的大学生参加勤工助学,用自己的双手,解决自己的困难。西部计划和服务安徽基层计划规模达到522人,志愿者们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曲感人的青春奉献之歌。去年,我们还首次举办了“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并在全国大赛中获得优异成绩。首次举办中学生成长论坛,并启动了中学共青团创新试点。校园文化活动异彩纷呈,我省选送的歌手在第三届全国大学生歌手大赛中荣获奖牌数并列第一的佳绩。团员意识主题教育、大中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三下乡”“四进社区”社会实践活动、和谐校园建设等都取得好成绩。这是各级各方面高度重视、大力支持、团结协作、共同努力的结果,这样活跃的工作局面来之不易。

当前学校团的工作有了一个很好的基础,同时也面临着非常好的机遇,我们要乘势而上,争取新的突破。2006年学校共青团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中发(2004)8号和16号文件精神,以大中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为统揽,以基层团学组织建设和规范中学团员发展工作为重点,扎实抓好思想教育、科技创新、就业创业、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勤工助学、心理健康、组织建设等八个方面的工作,突出抓好学联换届、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中学生科技创新作品竞赛、大学生话剧节、大中学生典型人物评选、“青春映沃土、服务新农村”社会实践等六项重点活动,力争服务大局有更实的作为,服务学生有更好的成效。

学校共青团是全团的基础和源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团员都是在学生阶段加入共青团的,学生团员占全省团员总数的一半,是青年最集中、可塑性最强、最具活力和潜力的群体,做好学校共青团工作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经过多年的努力,我省学校共青团工作已经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形成了一套相对成熟的工作思路和模式。但越是这样,我们越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越要增强忧患意识。客观地说,学校共青团工作还是存在不少问题的,比如在去年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活动中,我们发现一些中学团员发展工作很不规范,简化手续、突击入团、随意发展,学生入团仅仅是为了方便升学,毫无严肃性光荣感可言,说得轻一点是这些地方的团干部没有责任感,说得重一点就是在从基础和源头上瓦解团的组织。我们还发现个别学校团员青年不清楚团员意识教育是怎么回事,不知道学校共青团组织都开展了哪些活动,不认识团的干部,与我们表面上看到的轰轰烈烈形成很大的反差。共青团是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党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是团组织的本质特征之一。我们要高度警惕少数学校团组织角色定位行政化、机关化,联系对象精英化、少数化,工作活动表面化、形式化的倾向,这实质上是团组织功能退化的表现。究其根源,跟这些地方团组织片面地以活动代替工作、以热闹代替实效、以一点代替全面有着直接关系。殊不知,一个学校的团组织在青年学生中没有凝聚力,在学校中就不可能有影响力;不能赢得绝大多数学生的认可,就不可能赢得党政领导和社会真正的满意。让团组织回归青年、扎根学生,是当前学校团组织面临的最紧迫的任务。

衡量一个社会的发展水平,关键要看生产力;衡量一个组织的发展水平,我看最重要的是要看凝聚力。增强学校团组织的凝聚力,从根本上来说,必须切实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坚持以青年学生为本,坚持一切为了青年学生、一切依靠青年学生,坚持以青年学生的呼声和要求作为我们行动的第一信号,坚持以青年学生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作为衡量我们工作成败得失的根本标准。坚持以青年学生为本,就是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只有坚持以青年学生为本,才能使我们的工作始终保持正确的方向,真正实现学生、学校、社会三满意;只有坚持以青年学生为本,才能使我们的组织始终扎根于青年群众之中,始终保持蓬勃的生机和旺盛的活力。

围绕这个问题我谈几点意见,供同志们参考。

一、坚持以学生为根本,把竭诚服务青年学生作为学校团的工作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依靠切实有效的服务增强凝聚力

做群众工作要考虑和解决好的首要问题,是群众的具体利益。做青年学生工作,就必须时时把青年学生的利益放在心头,把服务学生作为我们工作的第一责任。

青年学生最大的利益,就是全面地学习、健康地成长。党的教育方针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全面发展,是教育工作面临的长期而紧迫的任务。学校团的工作要遵循学生成长成才的规律,找准学校教育和团的工作结合点,以大中学生素质拓展为统揽。通过几年的努力,“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已形成以思想政治与道德素养、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科学技术与创新创业、文体艺术与身心发展、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技能培训与就业见习等六方面内容为经,以职业导航设计、素质拓展训练、建立评价体系和强化社会认同四个实施环节为纬,引导和帮助广大学生完善知识结构,提高技能素质,促进全面发展的格局。当前重点是要结合各校实际,研究探索更具体、操作性更强的项目和模式,把这项工作落到实处。中学共青团工作要在明确以素质拓展为统揽的前提下,进一步从确定计划总体定位、丰富计划内容体系、找准计划工作抓手、完善计划自转机制等方面不断深化。

当前青年学生还面临着许多具体的困难,这些困难大多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均衡、教育教学体制不完善、思想文化多元化在学生群体中的折射和反映。最突出的,一是就业的压力越来越大、二是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突出、三是经济贫困学生的面居高不下,此外还有学习的压力、人际关系的压力等等。学生的困难所在,毫无疑问就是我们工作的重点所在、努力的方向所在、作为的舞台所在。服务青年学生就业创业、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开展济困助学活动,各地各校都有一些很好的做法,我们要进一步总结经验,探索更加有效的措施,建立更加持久的机制,扩大工作的覆盖面和有效性。学校共青团战线的每一位同志都要带着深厚的感情、满腔的热情,千方百计、扎扎实实、不遗余力地做好服务青年学生工作。要把学校团组织为学生办实事、解难事的实际成效作为工作评价和考核的主要指标。

二、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让青年学生做学校团学组织的主人,依靠充满生机活力的组织增强凝聚力

青年学生是学校团学组织的主体,学生的主体地位能不能得到切实的尊重、落实和体现,是学校团学组织是否具有生机和活力的关键所在,也是影响团学组织凝聚力的根本因素之一。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必须尊重学生的意愿,让他们的想法、主张在团内得到充分的表达,并成为团的工作目标确定、方法选择的主要依据。各级团干部都要主动到学生中去,倾听学生的意见、了解学生的想法、集中学生的智慧,形成团的工作正确的思路和措施。安排每一项工作、部署每一项活动,都要先听听学生的意见,每一项活动和工作成效如何,都要由学生来评价和裁判。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必须加强基层团学组织建设。团支部是青年学生参加团的活动的依托和平台,团支部软弱涣散,不能对青年学生进行有效的联系和覆盖,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就无从落实。团支部建设应该成为学校团组织建设的重中之重。要下大力气巩固活跃班级团支部,积极促进社团团支部建设,努力探索公寓建团的有效办法,加强对支部工作的指导,集中各种资源支持支部的工作和活动。还要高度重视学生会、研究生会的建设,发挥其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作用。加强对学生社团的引导、支持和管理,强化其团结、教育、联系、服务学生的功能。基层团学组织加强了、活跃了,团的各项工作和活动才能有效地覆盖最广大的学生,才能形成学校团的工作万紫千红的局面。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必须加强学生干部的选拔培养。学生干部来自学生,他们知道学生所思所想,了解学生所求所盼,能够准确地表达学生的要求,真实地体现学生的愿望。要高度重视学生干部培养工作,满腔热情地传授团学工作的基本知识、群众工作的基本方法,把他们参与团学工作的热情转化为服务同学的行动,引导他们树立奉献意识,在服务同学的实践中锻炼成长。要扩大学生干部选拔中的民主,变学生干部产生的过程为全体学生规范的民主实践过程、为学生干部接受群众意识教育的过程。

三、坚持以育人为宗旨,努力构筑以马克思主义为支柱的精神大厦,依靠先进的思想文化增强凝聚力

学校共青团工作的根本任务是育人,是在学生的精神领域搞建设。团的各项工作都要贯彻育人这根主线,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努力以高尚的道德情操塑造青年学生、以典型的榜样人物激励青年学生、以先进的思想文化凝聚青年学生。

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校园思想文化建设中的指导地位。校园既是先进思想文化的策源地、又是各种意识形态交锋的主战场;学生既是思想最活跃的群体、又是可塑性最强的群体。团组织在校园思想文化建设中有所作为,就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和落实马克思主义在校园思想文化建设中的指导地位,积极建设领先时代潮流、富有深厚底蕴、具有校园特色、深受青年喜爱的校园文化。各级团干部都要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深入地而不是肤浅地、联系实际而不是简单抽象地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特别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吃深悟透,并能联系身边人、眼前事,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说服力。要切实贯彻思想政治工作贴近实际、贴近青年、贴近生活的原则,把党的主张和对青年学生的要求融会贯通到团的每一项工作中去,努力构筑一道道亮丽的校园红色风景线,增强教育工作的生动性、实效性。

要充分发挥实践育人、文化育人、服务育人和组织育人的优势。进一步广泛开展“三下乡”、“四进社区”等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大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锻炼毅力、培养品格;精心组织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寓教于乐、润物无声,使学生在活动中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使思想政治教育既讲道理又办实事、既以理服人又以情感人;不断加强和创新团学组织建设,使学生在这充满激情的火热集体中奉献青春、接受教育、锻炼成长。

事业兴衰,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一名优秀的团干部,就象一粒火种,能够点燃一群人的激情;就像一块磁石,能够凝聚一批青年的心;就像一根火炬,能够照亮整支队伍前进的方向。我们拥有一支非常优秀的学校团干部队伍,大家要以高度的责任心、使命感和饱满的精神状态,齐心合力、大胆开拓、锐意进取,努力在全省团的工作中挑重担、做贡献,努力在全团学校战线上创一流、展风采。专职团干部要以强烈的紧迫感,刻苦学习、转变作风、真抓实干、力求实效;兼职团干部要以满腔的热情投身到共青团这崇高而火热的事业中来,集中精力、熟悉角色、认真工作、有所作为;全体团干部都要到学生中去,团结学生、关心学生、服务学生、引导学生,带领广大青年学生按照党指引的方向健康成长,为安徽的崛起、为民族的振兴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

2006-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