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团学要闻 > 正文

康震教授做客花津大讲堂 解读“唐诗身后的力量”

时间:2025-11-15 浏览量: 作者:校团委


11月14日,全国模范教师、著名文化学者,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康震教授做客我校第10期花津大讲堂,作《唐诗身后的力量》专题报告。安徽省委教育工委委员、安徽省教育厅总督学邵曙光,校党委书记蒋家平,校党委常委、副校长王刚出席活动,北京师范大学、安徽省教育厅及学校相关部门负责人、师生代表600余人参与活动。

报告会上,康震教授从唐代社会的时代特质切入,细致解读唐诗身后的深层力量。他指出,唐诗的辉煌并非偶然,而是唐代开放包容的政治环境、选贤任能的人才制度与昂扬向上的社会风气共同孕育的成果。康震结合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等时期的文化历史背景,讲述了唐代文人“平交王侯” 的自信风骨与创新精神。从王勃作《滕王阁序》的才情展露,到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豪迈宣言,他以多位经典诗人为例,展现了唐代文人突破束缚、勇于表达的时代品格。康震认为,包括古典文学在内的人文学科是培育涵养中华民族精神力量的重要载体,为当代人提供立场、态度、价值和情绪。他勉励青年学生在专精学业的同时,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坚定自信、敢于创造,以优良人文素养涵养品格修为,保持对生活的热爱与创新突破的勇气。报告会上,康震特别肯定了我校在中国诗学等研究领域的深厚积淀,并表示期待师范大学持续发挥人文学科优势,培育兼具专业素养与人文情怀的社会栋梁。

2023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展示了我校师生寻访制作非遗鱼灯、编排鱼灯舞进行现代化传播的故事。康震教授曾在节目中为鱼灯命名“鲲鹏”,并赋予志向远大的内涵。活动现场,我校鱼灯舞团队学生将亲手制作的鱼灯工艺品“鲲鹏”赠送给康震教授,向康震教授为鱼灯命名致谢。

“康震教授的报告让我深切体悟到古典文学穿越千年的不朽魅力。”2025 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胡可凡的感言道出了现场师生的心声,“他对唐诗的解读启示我们,文学学习既要筑牢知识根基,更需在文本细读与现实观照中锤炼感悟力。未来我将以深耕经典的定力、融通古今的勇气,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力量。”

康震教授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师从著名古典文学研究专家霍松林先生,2002年起在北京师范大学从事中国古代文学与传统文化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康震教授曾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讲《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苏轼》等专题讲座,并担任《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朗读者》《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等栏目文学顾问,是我国当代著名文化学者。本期 “花津大讲堂” 由学校办公室、团委、文学院联合主办,受到全校师生的积极响应与广泛好评,累计5万余人次线上报名参与。活动还邀请了学校“书香寝室”活动参与集体、网上热评留言学生代表到场,营造“读经典、品书香、润心灵”的浓厚文化氛围。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弋江区花津南路 电话(传真):0553-5910200

电子邮箱:ahsdtw@16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 2019 安徽师范大学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