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通社讯(文/张薇薇 胡苑茹 周 运 图/纪婉莹)秋风飒爽,丹桂飘香,在花津湖畔爱心茶室,淡淡茶香中溢满中秋家思。9月25日上午,校党委书记顾家山、校党委学工部部长、学生处处长台启权、校团委书记梁燕、校团委副书记张园园、校学生会主席关宏蔚等与2015级新生代表亲切交流,共话成长。

从分离到相聚,这个中秋有点不一样
每年的九月都会有一批学子从五湖四海来到师大求学,离别父母的同时也遇到了新环境新同学。每逢佳节倍思亲,校党委关心离家在外的同学,提前邀请部分同学代表共度中秋佳节并聆听同学们的心声。茶话会一开始,顾家山分享了自己35年前来师大求学的回忆,并表示了对新同学来到师大的欢迎以及中秋佳节的祝福。
“建设幸福师大,不仅仅是一个概念上的存在,而是深入人心的感怀,如今的师大,是学生离开家乡的另一个温暖港湾”,“我们会努力办好让学生满意的教育,让这里成为你们一生所眷恋的地方,相信这份师大情怀将会伴随你们一生。”在顾家山书记亲切的话语和充满真情的关怀下,与会的同学们逐渐放下拘谨的心态,畅所欲言,会场气氛变得轻松而热烈。

来自新闻与传播学院的陈建军说:“这是我第一次在外地过中秋节,也是最特殊的一个中秋节。来到学校不久就可以和顾书记等领导老师交流座谈使我非常荣幸,我们感受到了学校的关心与重视,即使离家在外也能感觉到另一个家的温暖。”
从青涩到成长,我的大学应该这样度过
不少同学表示,刚步入大学,觉得大学并不是自己想象中那么“轻松自由”的模样,纷纷为师大的优良学风所震撼。“走在花津河边,随处可见专心读书的学长学姐”,“还有责任心很强的辅导员,他们为我们增添了奋斗的动力,让我更有信心塑造成功的自己”,“经过入学教育、新生座谈,更加了解了自己的学院和专业后,我倍感荣幸和骄傲,安师大将会是我永不后悔的选择”,新生们愉快地畅谈心中美好的“师大印象”。

“什么是大学?”、“什么是你理想中的大学?”、“社会为什么办大学?”顾家山用一系列问题引发同学们的思考,他说:“大学是社会优势的扎堆区、聚焦地和集大成,是社会人才、文化资源的中心,是第一生产力与第一资源的交汇点。安师大作为我省建校最早的高等学府,历史悠久,底蕴丰厚,是安徽省高等教育的母体和基础教育的母基,为社会培育出大批杰出人才,同学们应当引以为荣,秉持厚重朴实、至善致远、追求卓越、自强不息的师大精神,在师大度过美好的四年大学生活,为学校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从梦想到现实,追梦的路程不再遥远
“很多人问我,新疆那么远你为何要如此辛苦?”,来自数计学院的新疆姑娘阿迪动情地说到:“非常感谢学校能给我学习的机会,昨天是我们传统的古尔邦节,领导老师们特地来关心我,独自一人来到陌生的环境,却感受到学校师生亲人般的照顾,我深深感受到了学校的温暖”。

顾家山向同学们介绍了“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安徽省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新疆籍师大学生古孜里努尔·艾尼瓦尔典型事迹,讲述了师大发展中涌现出的一大批知名的专家学者、社会贤达以及他们身上发生的让人震撼与感动的“师大故事”。他指出,在师大校园里,争当十佳已蔚然成风,表彰十佳已成风尚,学校每年开展的“师大骄子”十佳大学生、十佳自强之星等评选活动所选树的师大校园明星们已然形成了“师大现象”。他鼓励与会同学们要尽快完成两个适应,即适应大学生活、适应大学学习,做自己的主人,把握成才的新起点。他用登山形象地比喻求学的过程,提醒同学们学会选择、学会合作、守住寂寞,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立足课堂学习、素质拓展、社会实践“三个课堂”联动育人机制,沐浴在师大良好的学风中,明确“心往哪里想,劲往哪里使,腿往哪里走”,努力培养“永不知足的学习习惯,追求卓越的工作习惯,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使自己成为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用青春和奋斗书写师大学子的追梦历程。
新生代表们备受鼓舞,踊跃交流。来自法学专业的张楠楠激动地表示:“此次中秋节意义非比寻常,这将是我们大学四年不懈奋斗的动力”。应用心理学专业的赵冕表示十分喜欢图书馆里的淡淡茶香,热切期盼利用课余时间投身爱心茶室的志愿服务。文学院的叶萌同学将自己书写的一副《沁园春﹒雪》作为礼物赠送给老师。
据悉,此次新生与校领导中秋茶话会是“对话·成长”——校领导与青年学子谈心对话系列活动之一。活动前期学生会通过青年媒体平台面向新生发布信息并在报名同学中随机选取17个学院新生代表。在面对面交流中,新生畅谈入学感想,校领导讲述师大故事,学校更加地了解同学、更好地服务同学,也拓宽了学生利益诉求表达与解决的渠道,激发新生爱校荣校意识,强化了主人翁的责任与担当,鼓励同学们做真正的师大人、师大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