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听了路老师讲座,我对大学生活更有信心了……他幽默风趣的风格把我吸引住了……”在安徽师范大学,听过“丙辉漫谈”的学生无不对其创办者——思想政治理论教师路丙辉发出由衷的敬佩。
“丙辉漫谈”是该校思想教育的第二课堂的代表,当初兴趣小组的同学把大家在学习、生活、情感中遇到的问题搜集整理出来,由路丙辉面对面解答。慢慢的,参与交流者越来越多,“丙辉漫谈”便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辅助教学活动被确定下来,内容越来越宽泛,形式越来越生动。随后,路丙辉走出政法学院,面向全校新生举办了近百场“丙辉漫谈”系列讲座,与新生进行互动交流,受到新生们极大欢迎。
如今,“丙辉漫谈”已被校团委纳入实施大学生思想引领的“红色工程”中。“我们共有三个工程,号称‘团三彩’。其中,‘红色工程’负责思想引领,“金色工程”专注素质拓展,‘蓝色工程’实施基础团建”。校团委副书记刘长生介绍,近年来,校团委坚持立德树人,围绕大局抓服务,围绕中心抓育人,围绕效能抓基础,实施“团三彩”工程,全面服务青年成长、成才。
古孜里努尔·艾尼瓦尔是该校2011级心理学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哪里有学生需要帮助,她第一个出现在哪里,不怕辛苦与麻烦,总是带头干,正如她所承诺的,帮助他人的脚步从未停止过。“自己是得到过帮助的人,再帮助别人,就觉得是自然的事,成为一种习惯”。她说,有些数字自己这辈子都不会忘记:内高班每年享受的1万元培养费;国家每学年3000元的助学金;贫困少数民族学生每学年800元补助费。“正是得到了这些帮助,我几乎没向家里要过钱,减轻了爸爸、妈妈的负担”。2015年1月,她获得,2014年度“安徽省十佳大学生”荣誉称号;2015年3月,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称号;2015年4月,获安徽青年五四奖章。
校团委通过像古孜里努尔·艾尼瓦尔一样的典型,为大学生定位人生航向。通过评选“师大骄子”,先后选树“十佳大学生”、“自强之星”、“创业之星”等326人,每年举办“梦想与传承”优秀校友论坛、优秀学子报告会五十余场,开办共青团周末剧场,让楷模可亲可近,让青年学有榜样。通过“青马工程”坚定青年信仰,组建大学生先锋理论宣讲团,每年开展“我为核心价值观代言”等主题活动近300场。通过校、院两级青马骨干培训班、网络学习平台等年均培训团学骨干三千多人次。注重品牌塑造,打造了全国高校文化建设优秀成果“新雷锋青年志愿者活动”、全国首个无偿家教组织“五四爱心学校”等品牌。
在“金色工程”中,校团委通过科学化设计、全员化参与、社会化运作、品牌化建设等模式推进素质拓展第二课堂,每年开展创新创业文化节等品牌活动,其中“环保教育进校园”作为国内唯一高校项目入选联合国“学术影响”活动,“打造学生第二成绩单”获评团中央学校共青团重点工作创新试点项目。通过组建百支重点团队、建立百个实践基地、组织百名专家指导、投入百万元实践经费、动员本科学生100%参与,打造实践育人第三课堂。通过开展“青春三走”群众性体育锻炼活动,举办“青春畅想”系列文艺活动,实施“青春接力”工程,打造高雅校园文化。通过给学分、给指导、给扶持,培育创新、创业英才。
基层团组织建设是县(区)团委的工作重点,也是高校团委的激发组织自身活力的重要举措之一。在“蓝色工程”中,坚持党建带团建,校、院两级团委负责人列席同级党委会议,编写《共青团工作手册》,制定工作条例,明确岗位职责。探索网络、公寓、社团、实践团队建团新模式,实现组织全面有效覆盖,建立团干部“1+2+X”联系制度,指导、服务困难青年。打造活力团支部,以服务提效能,规范团员教育发展、民主评议。三年来,选树校五四红旗团支部25个,5577名团员经推优入党。“青春导航”引领服务项目入围全国“基层团建创新典型案例”。
2015年五四前夕,因共青团工作成绩优异,校团委获评2014年度“全国五四红旗团委”。这是该校团组织首次获此殊荣,也是本年度全省唯一获此殊荣的高校团组织。(来源:《安徽青年报》 记者 张仲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