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团学要闻 正文

【青春三下乡】我校学子投身环保实践

作者:田超 预审:黄彦锴 时间:2015-07-28点击数:

  

青通社讯(文/田超 图/“江淮环保行”实践服务团队)2015年盛夏,安徽师范大学的环保实践志愿者们又一次走向江淮大地、步入田间地头,通过志愿服务、调研宣教等多种形式,将“关注生态文明 共建美好安徽”的绿色理念不断传播开来。

留住江豚的微笑

生命科学协会志愿者已是第三年奔赴铜陵开展“博爱·江淮环保行”环保宣教活动了,今年他们的实践主题是“筑梦铜都蓝天碧水,共护江豚微笑家园”。

在为期9天的环保实践中,他们走进铜陵市淡水豚国家级养殖基地进行参观学习,同时宣讲环保理念。他们来到长江沿江风光带及周围街道社区进行长江水质采样检测,自发进行江水清漂活动。他们深入铜陵市渔政局和新民污水处理厂,参观厂内污水处理设备及程序,与站内工作人员认真交流,各渠道搜集包含江豚在内的野生水生动物保护乃至长江水资源保护方面的信息。

通过几天的调研走访,志愿者们详细了解了铜陵市长江水质现状、水质污染原因及铜陵在江豚保护方面采取的措施,并运用自身所学,以深入浅出、喜闻乐见的方式将专业的环保知识向广大市民进行宣传普及。他们在铜陵市中央广场联合举办爱豚答谢晚会,以公益演出的形式呼吁更多人参与到保护江豚的行动中来。他们在铜山社区开展以“保护江豚”为主题的环保教育活动,通过观看幻灯片、讲解环保知识、参与环保游戏等方式,向孩子们宣传环保理念,普及环保知识,进行全方位的环保教育。他们还在螺狮山广场精心准备了环保展览,设置了“照片墙展区”“宣传展板区”“手绘江豚区”“制作江豚区”“视频播放区”和“万人签名区”六个展区,发放调研问卷200余份,获得市民环保宣言50余条,小朋友环保画作20份,江豚模型30余个,直接影响市民1000余人。 

 

 

                    美好乡村建设

美术学院的环保志愿者们今年暑期来到了芜湖市繁昌县童坝村,将自己的设计思路带到美好乡村的建设中。

志愿者们早在出发之前就对童坝村的地形以及需要实施方案的地点进行了初步摸底,到达当地后又紧锣密鼓地对照建设规划和构思进行了实地考察,进一步完善思路与举措。

在进行了实地考察后,志愿者们拿出乡村靓化工程的初步方案,并对现场进行了测量统计,制作了详细的材料清单,在与当地美好乡村建设理事会进行协商后,最终敲定了改造方案。

尽管暑热难耐,但志愿者们并没有叫苦,他们自己动手装卸搬运空心砖、木料、黄沙、水泥等建筑材料。和水泥、砌砖块、测尺寸、画墙绘,几天的辛苦下来,他们在村中心的运动广场上建起了6个现代风格的休闲长凳,并细致的对凳面进行了砂纸打磨,刷上了木漆。在广场的另一侧,志愿者们利用空心砖、盆景和绘画技术建造了别致的立体景观台。同时他们还在村里的两处公厕、运动广场及各处围墙上以国画的形式绘制了竹、荷、山、水、菊为主题的徽派文化墙。

志愿者们辛苦的实践历程和丰硕的实践成果深深打动了当地村民,很多村民自发加入到他们的建设队伍中来。繁昌县美好乡村建设办公室副主任和春谷文化旅游公司总经理等领导也多次看望慰问了志愿者们。 

 

 

矿山复绿工程现状调研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志愿者们暑期来到了繁昌县峨山村、象形村、荻港镇,深入开展矿山复绿工程现状调研。

在调研之初,志愿者们在宏大国源(芜湖)资源环境治理有限公司的协助下,详细了解了繁昌县矿山复绿工程的现状,并统一进行了安全培训。随后几天,志愿者们跟随繁昌县环保局和宏大国源项目负责人来到峨山镇,参观已修复的矿山,并在峨山县象形村矿山、荻港镇古竹岭矿山等地进行实地考察。通过对已进行复绿和尚未复绿的矿山现状进行对比考察,收集到相关复绿工程数据和环保知识。

除了进行矿山复绿工程现状调研,志愿者们还来到繁昌县马场村和城关幼儿园,为那里的留守儿童们带去了生动有趣的环保课。他们给孩子们送上了精心准备的环保手工艺品,为孩子们穿上了团队的队服,通过一张张栩栩如生的图片介绍,一个个妙趣横生的趣味游戏,使孩子们了解到垃圾分类、环保小常识等相关环保知识。

 

  

                    爱心环保宣教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环境保护协会赴池州市“博爱·江淮环保行”主题实践团队的志愿者们本着“传播环保理念,宣传环保知识”的理念,躬身基层,积极开展爱心环保宣教系列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骄阳似火,志愿者们来到池州市梅龙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开展爱心环保宣教活动。宣教前每位实践队员都精心准备教案,希望用丰富的内容、生动的课堂氛围激发小学生学习环保知识的兴趣,引导他们增强环保理念,提高环保意识。课堂上,实践队员播放有关水资源保护和森林土木乱砍乱伐等现状的视频,并结合身边的水污染实例,传授环保小知识。

为了更加深入的固化专业知识,服务环保支教,志愿者们还来到安徽昌硕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进行参观调研。在工厂相关人员的带领下,志愿者们参观了微电子传感器生产的相关过程,更加深入地了解微电子产品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如何更有效地降低成本、减少污染。

除了给小朋友们带去环保知识,志愿者们还在宣教之余走进梅龙敬老院探望孤寡老人。打扫房间、整理内务,为老人们洗脸梳头,陪老人们说话谈心,志愿者们也许能做的不多,但这丝丝暖意却流入老人们的心田,化作久久的感动。

 

 

 

 

像这样的环保志愿者们,在安徽师范大学还有很多很多。在联合国人事司原副司长、安徽师范大学客座教授翁盈盈女士和“博爱基金”的资助下,学校2015年暑期大力推进“生态安徽——江淮环保行”项目建设,共组建“博爱江淮环保行”校级重点志愿服务团队4支,院级志愿服务团队57支,新建环保教育基地6个,直接服务影响群众万余人。他们走街串巷,宣传环保理念;他们义务宣教,普及环保知识;他们躬身调研,探寻环保途径;他们志愿服务,倡导环保生活。师大学子们与青春相约,与环保同行,以微行动之力,在挥洒汗水与激情的社会实践中,汇聚青春正能量,共筑绿色生态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