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通社讯(文/校团委 张海兵)七月,与夏天一样如约而至的还有一群播撒爱心的志愿者,他们深入偏远山区、街道社区、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农村留守儿童和城市务工者子弟打开梦想的天窗;他们将践行“八字真经”,服务“四个全面”的宏大叙事转化为三尺讲台上的朗朗书声和涓涓爱流;他们就是安徽师范大学爱心支教的志愿达人。
今年,我校继续发挥师范专业特点和学科优势,组织发动千名师生,组建“五四爱心学校”、“红烛行动”等百支支教团队,分赴四川、云南、西藏、安徽等8个省份30多个县区的农村中小学校开展课业辅导、素质拓展、亲情陪伴、心灵护航等实践活动,让写满爱的鲜花盛开在孩童心间;让刻满梦想的青春绽放在花津河畔。
“孩子的梦想已然成为我们的梦想”
“我到家了,天气再热也抵挡不住我回‘家’的路”,五四爱心学校志愿者张家强所说的“家”就是大别山区的岳西县菖蒲镇,那是他大学里连续三年支教的地方。今夏,再见菖蒲花开,印证菖蒲花语“信仰者的幸福”。
“来到这所乡村学校,孩子们一声声‘老师好’让志愿者感受到了真诚的热情与付出的幸福——这种幸福不是对比后物质上的优越感,而是牵手后精神上的满足感,孩子的梦想已然成为我们的梦想。”赴四川洪雅“红烛行动”爱心支教团队队长徐双双在支教日志中写道。
“在乡间泥土中亲吻幸福”
“零壹公益”向日葵支教团队苏江军回忆道:“有天傍晚下暴雨,断水断电。辛苦了一天的队员洗澡成了问题,村委会的张阿姨便带着我们到她家去用柴火灶烧开水,这让我们既惊喜又感动,或许这是支教路上的另一番生活体验。”
香甜的西瓜、赞许的笑容、亲切的乡音……这些都是淳朴村民对志愿者的爱与关怀。一名支教队员在陪伴小朋友晨跑中突发腹痛,柳江镇的一位村民见状急忙借来三轮车将她送进卫生院。“给大家添乱挺尴尬的,一路上大家的搀扶、呵护,让我和身处异地他乡的小伙伴们感觉到了温情的幸福!”
“为了一个承诺,为了一份爱”
今年我校唯一一支获国家级立项的重点团队——赴云南景东彝族自治县爱心支教团队再次与彝族同胞相聚在彩云之南,五四爱心学校的志愿者们跋山涉水近50小时的车程兑现三年前的承诺。“和彝族的小朋友一起生活、学习是一种缘分,语言虽不通,但彝汉同胞的心是紧密相连的,爱是相通的。”队长刘毅在采访电话中说道。
是什么促使一届又一届的志愿者积极勇敢地接过爱心支教的接力棒?“为了兑现一个承诺”,“为了传承一份爱”,“为了让青春任性得更有意义更有特点”,“为了证明我是有爱的师大青年”……这是我们随机采访支教队员获得的答案。
是的,在师大,爱心与责任心已经化为志愿者的造血干细胞,融入师大青年的骨髓。五四爱心学校、平民电脑学校、社区美术学校、红烛行动、星愿计划、全心全益心灵护航等活动品牌不仅赢得了大学生情感认同而且赢得了师大青年的文化认同和价值认同。
“要有50年做一件事的执着”,校党委书记顾家山常对师生这样说。“让爱在坚守中传承”是新时期师大青年弘扬师大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