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第27届研究生支教团临时党(团)支部:
根据《关于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培养工程西部计划专项和研究生支教团专项的通知》(中青明电〔2022〕14号)有关精神,经研究决定依托“青马工程”全国研究培训基地(安徽师范大学)举办2024-2025学年“青马工程·筑梦班”,对我校第27届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开展培训。
一、培训目标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届三中全会精神,围绕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着眼“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履行共青团的政治责任,将西部计划志愿者和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全员纳入“青马工程”进行重点培养,着力为党和国家选拔、培养、输送一批具有忠诚的政治品格、浓厚的家国情怀、扎实的理论功底、突出的能力素质、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忠恕任事、人品服众,致力于服务西部基层的青年政治骨干。
二、培训对象
安徽师范大学中国青年志愿者第27届(2025-2026年度)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
三、培训形式
1.网络培训与线下培训相结合。充分发挥线下课堂教学培训的独特作用,同时将“青马工程”培训的传统优势、传统方式与信息化手段充分融合,结合全国项目办网络培训班,运用好线上学习资源,及时跟进、全面系统地深入学习。
2.岗前培训与跟踪培养相结合。建立学员培训档案,组织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以党(团)支部为单位参加学校相关培训。志愿者到岗后,以党(团)日活动为载体,继续开展相关理论学习、实践锻炼与能力提升,实现学员的跟踪培养。
3.理论教育与实践锻炼相结合。深刻领会和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意义、科学体系、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实践要求。注重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相结合,通过挂职锻炼、社会实践、参观调研、志愿服务等形式,在基层实践中深刻认识党情世情国情。
4.集中培训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充分发挥组织化教育引导作用,保障培训资源,突出育人目标,强化路径举措,同时要求学员定期研读马克思主义理论经典著作,撰写读书报告、学习心得,引导和助力志愿者在长周期培养中实现自我教育、自我提升、自我发展。
四、培训内容
1.理论学习。结合全国项目办网络课程平台,围绕理想信念教育、政治素养提升、业务素养培养、青年工作能力四个培训单元开展不少于100学时的理论学习。
2.红色教育。依托学校属地红色教育基地,以典型事迹学习、精神谱系研讨、教育基地参观、党(团)日活动等形式开展不少于8学时红色教育。
3.实践锻炼。按照“就近就便”原则,以“学校社会实践规划、各类志愿服务活动”为契机开展每季度不少于1次的志愿服务、社会公益、社会调研、生产劳动等实践锻炼。
4.交流研讨。以党(团)支部为载体,围绕理论学习、红色教育、实践锻炼的培养内容,针对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进行常态化、定期交流研讨。
五、考核管理
1.健全日常管理。充分发挥临时党(团)支部作用,在校项目办组织下,结合理论学习,通过主题党(团)课、党(团)日活动、座谈交流等多样化形式开展交流讨论,不断提升日常培养效果。设置专人担任指导教师,确保培训有序务实实施,培训期间严格考勤,原则上不得请假,如有特殊原因不能参加培训,须履行相关手续,并在培养档案内记录学员参与各项培养任务的出勤和表现情况,以此作为对其考核评价的重要指标。
2.完善考核评价。考核标准上,把学员政治表现作为第一位要求,从理论测试成绩、实践锻炼效果、结业论文质量、日常行为表现、重大事件响应等方面明确任务、完成标准。在考核方式上,突出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通过学员自评互评、挂职锻炼教师评价、所在党(团)组织评价、学习成果评价等环节的整体打分,符合标准方准予结业,由校项目办发放结业证书。
3.持续跟踪培养。设置学员结业后3年的跟踪培养期,学校项目办按照“一人一档”的原则建立学员培养档案,做好学员信息汇总工作,并以培养档案为有效载体和具体抓手,落实跟踪培养工作,保持与学员的常态化联系,随时关注学员的后续成长发展情况,以培养档案为基础,将服务期满志愿者纳入学校相关人才培养梯队,接续进行跟踪培养。
六、工作保障
1.课程资源。以共青团中央《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研究生支教团专项培养内容大纲》为基础,制定本校课程大纲,利用全国研究生支教团网络培训平台的丰富课程资源开展各类理论培训。
2.师资队伍。依托“青马工程”全国研训基地(安徽师范大学),邀请、选聘学校党政领导、专家学者、专业教师,组建完善教师资源库,为培训工作提供师资保障。
3.激励机制。加大对优秀典型的选拔、表彰、宣传和推介力度,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营造良好氛围。
附件:1.培训课程大纲
2.学员结业鉴定表
校西部计划项目办 校团委 2025年3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