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单位: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全国科技大会、全国教育大会、全国学联二十八大、全国少工委八届五次全会等会议精神,锚定2035年建成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聚焦政治启蒙和价值观塑造,将科技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有机结合,培养青少年学习人工智能与软件编程、智能制造与3D设计、物联网与电子信息的兴趣,提升青少年机器人设计制造、发明创新、科技艺术展现的能力。引导青少年传承红色基因,勇攀科技高峰。由共青团安徽省委员会、安徽省科学技术协会、安徽省妇女联合会、安徽省学生联合会、少先队安徽省工作委员会、安徽省青少年体育联合会共同举办第二届“皖智杯”安徽省青少年智能创新公开赛(英文缩写YIIOC,以下简称“公开赛”)。结合我校实际,现将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共青团安徽省委员会、安徽省科学技术协会、安徽省妇女联合会、安徽省学生联合会、少先队安徽省工作委员会、安徽省青少年体育联合会
赛事机构设组织委员会、专家委员会、监督委员会、技术委员会,主要职责是指导、监督、组织赛事,确保大赛公平、公正、公开,有序进行。
二、赛事时间
2025年9月至2025年12月
三、参赛对象
我校在读本科生、研究生。
四、赛事内容
(一)智能创新公开赛共设置基础设计类、机器人工程类、发明创新类、科技艺术展现类、创意绘画类五大类比赛,具体如下:
1.基础设计类。围绕推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基础性技术,从人工智能与编程、3D设计与制造、物联网与智能硬件三个方面检验参赛选手单项技术应用能力,考察选手的想象力、创造力。
2.机器人工程类。要求选手综合应用人工智能与编程、3D设计与制造、物联网与智能硬件三项基础技术,进行机器人设计、制造和现场竞技。检验选手技术综合应用能力,全面考察选手工程技术和科技创新素养,充分展现选手在机器人领域的综合实力。
3.发明创新类。要求选手综合应用人工智能与编程、3D设计与制造、物联网与智能硬件三项基础技术,进行发明创造。检验选手技术综合应用能力,考察选手细心观察,大胆想象,勇于创新,运用科学技术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素养。
4.科技艺术展现类。要求选手将人工智能与编程、3D设计与制造、物联网与智能硬件三项基础技术与艺术元素深度融合,创作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出色交互性的艺术作品,以独特视角展现科技之美,如动态光影装置、互动式数字艺术场景等。检验选手将科技与艺术完美融合的能力,考察选手的艺术审美、创意构思以及跨领域运用技术的能力。
5.创意绘画类。要求选手在作品中体现对科技、人工智能的认知和展望,通过绘画形式展现科技的力量与魅力。作品要兼具科学性、科普性、创新性和艺术性。绘画表现形式不限,素描、水粉、油画、AI数字美术作品均可,所有参赛作品须切合主题,积极向上。作品申报时应填写300字以内的说明,简要介绍作品是怎样思考的、设计目的和思路、有哪些创新点。
各赛项具体内容详见细则。
(二)本届大赛单独设置“人工智能创新挑战”专项比赛,包含AI信息算法挑战赛、AI机器人应用赛、AI创新设计挑战赛、AI无人机挑战赛、AI通识科普赛,具体如下:
1.AI信息算法挑战赛:该方向下设编程算法赛与编程创作赛。要求参赛青少年围绕特定主题或赛题,运用规则限定的图形化编程、Python、C++等编程语言,设计开发编程作品或在线编译完成认定任务。
2.AI机器人应用赛:该方向下设人工智能机器人普及赛和机器人场景应用赛2个赛项。要求参赛青少年通过组装操控全/半自动运行的智能机器人完成规则限定的任务,并在模拟场地上进行竞技。以智能硬件和拼搭类结构件为载体,增强创新与动手能力。
3.AI创新设计挑战赛:该赛项下为开源硬件赛,要求参赛青少年将在给定的时间内,按照赛事公布的设计主题,使用一定的材料、器材创作实物模型,并通过专家问辩的形式竞赛。鼓励青少年结合日常生活,设计并制作具有创新性和实用价值的智能产品。
4.AI无人机挑战赛:该赛项下设AI遥感无人机和AI编程无人机2个赛项,要求选手通过遥控或编程的方式操控无人飞行器穿越各种障碍并完成物资运输等各种任务,最终降落在起点位置的实操赛项。
5.AI通识科普赛:该赛项为科普竞赛,形式为在线参加人工智能通识课程方向的科普答题。满分100分,由系统自动阅卷,60分以上可自愿参加科幻画创作,要求参赛青少年基于人工智能和未来科技主题,可采用手绘,电子或AIGC三种方式创作科幻画,在线提交至大赛官网。
各赛项具体内容详见细则。
五、赛事安排
(一)申报。2025年11月30日前,报送参赛作品。报送方式:智能创新公开赛登录大赛官网(www.umaker.cc),在线注册、查阅参赛指导和下载创作软件、报名、提交作品。人工智能挑战专项比赛网址(www.wanzhicup.com)。
(二)市级初赛。拟于2025年12月上旬,省组委会对参赛作品进行在线初评,对选手进行线上知识问答。初赛优秀选手(项目团队)入围市级决赛。
(三)市级决赛。2025年12月,省组委会支持各市级比赛主办单位分别举办市级决赛,未设立市级比赛的地区由省组委会统一组织市级决赛。赛后对获奖项目进行公示,公示期结束后由相关单位颁发获奖证书。
(四)省级决赛。2025年12月下旬,省组委会根据市级比赛成绩,公布入围省级决赛选手(项目团队)名单并举办省级决赛。赛后对获奖项目进行公示,公示期结束后由省赛主办单位颁发获奖证书。
六、奖项设置
(一)按每个赛项每个组别报名的人(队)数设置奖项,20%一等奖、25%二等奖、35%三等奖、20%优秀奖。当获奖数比例计算为非整数时自动进位计算。
(二)机器人工程类各赛项分别设名次奖和等级奖,名次奖设前三名并授予奖牌。
(三)报名参赛不足3人(队)的赛项则列为展示项目,颁发参与活动证明。
(四)对于在大赛开展中积极组织参赛的单位,设大赛“优秀组织单位奖”若干。
(五)对大赛中指导选手并取得优异成绩的指导教师设“优秀指导教师奖”若干。
七、指导教师培训及青年科学家进校园
组委会择期组织省级教师培训和青年科学家进校园省级示范活动,支持各市开展教师培训和青年科学家进校园活动。
八、相关要求
(一)参赛作者应自觉遵守知识产权的有关法律法规,在申报过程中提交的所有资料真实有效,不得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或其他权益;对于由此造成的不良后果,由参赛团队或个人自行承担责任。若发现参赛作品有抄袭、雷同和一稿多投行为,大赛组委会将取消其参赛资格和奖项。
(二)坚持平等自愿的原则,不以营利为目的,做到“零收费”;各参赛师生(领队)差旅费、食宿费,按照有关规定回单位报销。
(三)每名选手在同一类别中只能参加一个赛项(有特殊约定的项目除外)。
(四)发生异议由组委会按大赛细则严格进行。评审阶段接受相关主办单位、组织单位纪委及公众监督。
(五)比赛作品所有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组织单位拥有版权并有权根据需要对作品线上展示、线下宣传、出版发行。
(六)大赛其他事项将通过大赛官方网站、公众号,以补充通知等方式陆续发布。
九、联系方式
共青团安徽师范大学委员会
联 系 人:王申振、胡一飞
电 话:0553-5910200、19855328461
电子信箱:ahsdtwxkjs@163.com
共青团安徽省委员会
联 系 人:洪坤
联系电话:0551-63609725
电子邮箱:ahsxl@qq.com
通讯地址:合肥市包河区中山路1号省行政中心2号楼2071室
青少年智能创新公开赛组委会
承办单位:安徽省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安徽少年博览杂志社、合肥市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学会
协办单位:安徽文投数字创意有限公司、合肥合创邦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联 系 人:周放、何军、李依肖
联系电话:18005692441
电子邮箱:uamker@qq.com
公 众 号: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
通讯地址:合肥市蜀山湖路350号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8-4楼316室
“人工智能创新挑战赛”秘书处
承办单位:安徽省人工智能学会
协办单位:合肥中芯智汇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联 系 人:王圣然、许浩
联系电话:13305517080、15656056219
电子邮箱:wangshengran@mail.ustc.edu.cn
公 众 号:赛哆哆
通讯地址:合肥市滨湖新区广西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际金融研究院4号楼606室
附件:关于举办第二届“皖智杯”安徽省青少年智能创新公开赛的通知
团委
2025年9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