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青马工程 正文

县城里来了“梦支队”——记我校第二届研究生支教团赴宿松县社会实践活动

作者:陈骁 预审:黄彦锴 时间:2013-12-27点击数:

  

    盛夏七月,热情似火;盛夏七月,笑靥如花。对于每一个毕业生来说,七月,是一个告别的季节。而对于我校第二届中国青年志愿者研究生支教团的8名同学来说,七月,却是他们梦想起航的开始。
    师大情,宿松缘,教育梦。2013年7月1日,刚与母校挥手作别的8名志愿者便马不停蹄地踏上了西行的列车。在抵达甘肃、四川开始为期一年的支教旅程之前,他们来到江淮大地的西南门户、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安徽省宿松县。在这里,他们深入田野乡村,用双眼观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这里,他们传递梦想的接力棒,用爱心播撒知识的种子……实践激扬青春志、奋斗成就中国梦,他们用热情收获了成长的感动,更体会到教育的价值与意义。

呵护纯真心灵 传递美好梦想

    物质上的匮乏需要人们去“扶贫”,而心灵的贫瘠更不能小觑。美化一颗心灵,就是建造一座花园。守护每一个梦想,就是为了能让孩子茁壮成长。因为他们,肩负着民族的未来,是祖国的希望。
    “说实话,面对这么多教育一线的前辈,我上台前那叫一个紧张啊!”刚刚从讲台上走下来的支教团成员赵天阳一边擦着汗一边和自己的搭档叶楠楠讨论着刚才的活动。教师是学生心灵的导师,如何提升教师与学生沟通的本领,是一件大事。来到宿松,支教团的成员应邀给全县中小学政教处主任上了一堂心理辅导培训课。“要做学生心灵的合伙人,一是要注意对学生心理的把握,二是要把自己转换到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各位老师一定要重返少年……在活动中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说罢,赵天阳还落落大方地带着近百名教育一线的前辈们进行拓展训练,让他们真正在活动中体会教育学和心理学的魅力。“你们的活动非常好,我们这个年纪的老师,大多是老一套,对现在的学生早就不顶用了,下学期我又要带新生了,第一节班会课我就用这个‘心有千千结’的游戏,看看能不能解开娃娃们的小心思!”全国优秀教师、宿松中学团委书记王贵东老师这样说道。今年高考,他任班主任的毕业班所有同学都达到了高考一本分数线。
    如果说教育是需要用心浇灌的生命之花,那么梦想则是需要以情谱写的生命之歌。“你想成为航天英雄吗?”“你渴望进入北京大学学习吗?”“你想在敬文图书馆读书吗?”“想!想!我想!”窗外,是炎热天气下躁动不安的蝉鸣声;窗内,则是一群怀揣梦想之人的寻梦之旅。青春梦起航,中国梦飞翔。在实验中学,支教团成员杨哲和张喆正通过介绍国内外名校,结合自己的大学之旅为前来“寻梦”的百余名中学生们传递正能量,让他们领略名校的风采,感受大学的魅力。“请大家伸出刚才涂上颜色的左手,让我们一起在这张梦想的纸上印下我们的承诺好不好?”“好!”一句句留言,写下的是年少的承诺;一个个印记,刻下的是追梦的执着。

拓展乡村教育 打开成长之窗

    “梁骏先生,您好,我是松兹小学校报记者林正,能耽误您几分钟时间,让我问您两个问题吗,请问您觉得……”在松兹小学,一场特殊的新闻发布会正在进行。其实,参加新闻发布会的百余名“媒体记者”都是当地三所小学的小学生。他们刚刚从“小记者,大视野”新闻业务知识和摄影方法介绍的培训班上结业。“梁骏哥哥和夏琪哥哥讲的可好了,我喜欢听他们讲自己在采访中发生的故事……”“对,他们还和我讨论我最喜欢的记者呢,我最喜欢白岩松,你呢?”课后,说起两位“小老师”的好,这些可爱的孩子们便打开了话匣子,更有很多人跑去找心中的偶像签名。“你们讲的确实很好,说实话我一开始还担心让我家小虎来上这个培训班没啥用,现在看你们是真的用心做了准备,谢谢你们。”一位前来旁听的学生家长如是说。的确,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分组讨论,开模拟新闻发布会,研究生支教团的成员们用心备课,用情讲课,效果显著。
    同样的场景还发生在实验中学。在那里,支教团的两位成员以小见大,从宿松讲到安徽,从中国讲到世界。鼓励初中生们勤奋向学,引导他们注重生态环保,为宿松的旅游发展,为美好安徽的生态建设做出贡献。主讲人之一,我校第四届自强之星李颖说:“让孩子们跳出课本学知识,让他们在假期学到平时学不到的东西,让他们看到外面更多更精彩的世界,这就是我们来这里的目的。”另一位主讲人王美说:“都说城市反哺农村,和城市建设者相比,我们大学生能做的也只有为孩子们打开教育的另一片天地了,希望孩子们能拓宽眼界,感受知识的魅力。”

走访知名校友 感受教育魅力

    有人说的话在做的事里,有人说的话在走的路上。对于一个教育工作者而言,数十年坚守于一线教学岗位,就是对教师这个职业最好的代言,就是对培养他们的母校——安徽师范大学,做了最好的宣传。
    在我校杰出校友刘奇葆的母校洲头初中和宿松中学,支教团的成员们与师大历届优秀的毕业生交流座谈,向他们学习教育教学经验和班级管理艺术,从他们身上体会作为一个师大人的幸福。
    “教育是纯粹的,你要用心对待每一个学生……”84届化学系校友,宿松中学校长张冬日动情地说:“回想起那会儿我读书的时候,师大教给我的东西,是一辈子也用不完的。”
    “想要教好学生,没别的法子,就俩字,耐心。我就觉得没有学不会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尤其是你们马上要去支教,更要相信这句话,一定要对学生有耐心,慢慢来……”“老师啊,说老实话……”“当年的师大……”“记得那会儿食堂很好吃,我们经常吃了饭还去看电影……”一个个鲜活的教学案例,凝聚的是校友们经验的结晶,更是他们对教育的真知。一句句朴实的话语,诉说的是对青春的回忆,更是他们对母校的怀念。
    在宿松志愿服务的日子里,支教团成员们还走访了宿松县教育局、旅游局、发改委等政府部门,为当地教育文化的内涵式发展和旅游资源的进一步开发等议题建言献策,感受宿松正在崛起的蓬勃魅力。

    “假如一生能活七十岁,一年就是生命的七十分之一。我愿意花生命的七十分之一来做志愿者,这样,人生会更精彩……”这是影片《志愿者》中的深情话语。支教需要勇气,需要坚守,更需要信仰。还有不到20天的时间,我校第二届中国青年志愿者研究生支教团的成员们就将奔赴四川松潘和甘肃灵台开展为期1年的支教服务。在此之前,通过这7天的宿松之行,通过这短短的168个小时、10080分钟,同学们学会了很多、体验了很多、收获了很多。在最美好的年华里,他们将继续用一年的实践,凭借全身的力气和所有的情感,用心创造一份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