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诠释大爱,青春演绎真情
经管学院援川爱心接力系列活动
一年以来,经管学院积极组织策划了捐款祈福、赴川援建、冬日暖川和春风沐川等以“援川”为主题的爱心接力系列公益活动。
“5·12”地震刚发生,经管学院便组织捐款献爱心活动和以“情系汶川·祝福中国”为主题的大型赈灾祈福活动。2008年暑期,经管学院组成赴四川绵阳灾后重建志愿服务团,深入北川县、安县的地震重灾区开展包括搭建过渡房、修筑公路、协助政府机构分发救灾物资以及为灾区儿童提供心理援助、义务支教,为灾民放映电影、普及科教卫生知识等援建工作。当2008年寒冬来临,经管学院联合皖南医学院、芜湖职业技术学院举办“暖川爱心行动”,相继在三所高校、六个站点持续开展近20天的募捐活动,共募得善款一万余元、过冬物资数千件和写满祝福语的明信片近千张。同时为配合“暖川爱心行动”的开展,学院新雷锋青年志愿者协会还举办了以回收学生宿舍废品义卖为形式的“绿色募捐”活动。2009年春,学院举办“春风‘沐’川·爱心传递”系列活动,携手国美电器、世纪联华分两期举办了大型义卖募捐爱心行动。同时义卖自行精心设计的“5·12”纪念文化衫。活动筹得的两万余元善款将设立新雷锋爱心基金,长期定向捐助在地震中失去亲人的少年儿童。新华网、人民网、中国新闻网、中国新闻图片网、中国教育新闻网、香港大公网、安徽日报、新安晚报、安徽人民广播电台等媒体对此系列爱心行动进行了深入报道,新华社更向全国播发通稿高度评价经管学院的爱心善举。
践行科学发展,奏响时代强音
政法学院科学发展观学生宣讲活动
政法学院响应党的十七大号召,按照学校总体部署,承办组建了安徽师范大学科学发展观学生宣讲团。4月11日,宣讲团启动仪式隆重举行,正式拉开了我校科学发展观学生宣讲团巡回宣讲活动的序幕。政法学院立足校园、面向社会、深入基层开展了一系列科学发展观巡回宣讲活动。4月11日-18日,16位宣讲员先后走进全校15个学院为近2000名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学生骨干作了6场宣讲,宣讲员通过声情并茂的语言、图文并茂的PPT展示,以科学发展观理论为基础,分别从大学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大学生成人成才成功、就业创业、身心协调发展等不同视角进行了精彩阐释,在校园内掀起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热潮。5月份宣讲团先后走进芜湖市周家山社区、安师大附中、赭山街道黄果山社区,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向广大群众和中学生普及科学发展观理论,受到了管大群众的热烈欢迎。随后宣讲团还利用暑期深入芜湖市三县四区的乡镇和街道开展《科学发展观进基层百场宣讲活动》。并结合暑期社会实践,深入农村,面向广大农民开展理论宣教活动,让创新成果惠及基层、深入民心,用科学理论服务新农村建设。
此次宣讲活动持续时间长达六个月,覆盖面广,不仅宣讲员来自不同的专业和年级,同时宣讲对象也十分广泛,包含了学生、职工和农民等各个群体。宣讲层次较高,活动受到了校领导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校党委顾家山副书记在学校共青团工作会议上亲作指示,校活动办、相关部门和有关学院领导亲临现场、亲自动员,为宣讲活动顺利开展提供了动力保障;同时宣讲团还聘请了理论专家进行专业指导确保了宣讲的高水品、高质量。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此次宣讲活动获得了较好的效果。不仅使学生获得了一次科学发展观理论的洗礼,同时为基层社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一次了解和学习科学发展观的宝贵机会。全国各大媒体如新华网、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中国共青团网、安徽日报、安徽电视台、安徽先锋网、安徽教育网、中安教育网、芜湖电视台等几十家媒体都对这一事迹进行了报道。
落实科学发展,倡导节约先行
物电学院倡导节约先行活动
2009年4月—5月,物电学院相应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发展要求,依据我校《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中进一步推进节约型校园建设的要求,开展了“科学发展,节约先行”主题公益活动。他们从治理教室里的“长明灯”,水房里的“长流水”这些我们平时忽视的浪费现象着手,提高大家的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积极践行科学发展观。为了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环保意识,他们还组织了一系列的环保公益活动,如组建了“节约小卫士”服务队,组织了“科学发展,节约先行”主题公益演出,开展了“节约,在行动”演讲比赛、“节约,大家谈”征文比赛等一系列比赛。同时“节约小卫士”还走出校园,来到芜湖市的各社区宣传环保知识,并且针对社区居民和校园学生两大群体分别编写了《社区节约手册》和《校园节约手册》,图文并茂,详细介绍了生活中节约常识和技巧,增强了大家的环保意识。此次活动受到了物电学院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学院党委副书记李娟老师亲自策划,并带领学生到校园和芜湖市各社区开展节约主题活动。校团委副书记台启权老师也在百忙之中两次莅临我们的活动现场,并对活动提出了宝贵意见。同时此次活动得到了鸠江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刘勤等领导的支持和参与。此外,活动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亮点突出。如同学们针对社区居民和校园学生两大群体分别编写了《社区节约手册》和《校园节约手册》,手册图文并茂,详细介绍了生活中节约常识和技巧,针对性和可读性强。手册特别采用了再生纸印制而成,“节约小卫士”还将进行回收返还给造纸厂,再次利用。在校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申报中,该院积极响应节约号召,如在策划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灯光控制系统、汽车单总线分布式温度传感网络系统等多个项目时均充分考虑了节能因素。在社区进行宣传的时候,他们还开展了“以袋换袋” ,“以瓶易苹”的活动。这些充满了趣味的活动得到了同学、老师和社区居民的一致好评,同时活动还受到了各大媒体的热捧,新华网、人民网、中国经济导报、安徽日报、新安晚报、芜湖电视台、大江晚报等多家媒体纷纷对其进行了报道,芜湖电视台记者还对院党委副书记李娟老师进行了专题采访,新安晚报的记者还对本次活动的创意给予了高度评价,说这种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形式非常好。
人人争献爱心,处处共创和谐
化材学院“一米阳光”志愿者行动
为深入贯彻和落实文件精神,扎实推进化材学院志愿者工作的全面开展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08化学专业开展了“‘一米阳光’志愿者在行动”系列活动。 2009年2月28日“‘一米阳光’志愿者在行动”系列活动在黄果山社区正式启动,化材学院党委副书记汪俊武、黄果山社区党委书记童光娣、赭山街道主任龙四海、禇山街道关工委主任张龙云、08级化学专业辅导员张园园及60名学生志愿者代表参加了启动仪式,双方签署了共建协议。在场的每一个人共同宣誓愿意成为一名光荣的志愿者,并承诺尽己所能,不计报酬,帮助他人,服务社会。践行志愿者精神,传播先进文化,为建设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美好社会贡献力量。4月1日,安徽师范大学化材学院芜湖市黄果山社区青年志愿者服务基地正式挂牌。校团委副书记邵登辉、化材学院党委副书记汪俊武和社区主任童光娣参加了挂牌仪式。
“一米阳光”活动以“关心他人、服务社会、心怀感恩、提升自我”为主旨,包括:爱心课堂、关老助残、体验生活、环保之行、感恩报告会等系列活动。从2009年2月28日起,每周的二、三、四下午我们每次都有四名同学去社区进行爱心支教,截至5月20日,已累计达到300余人次。同学们在实践中总结了经验,通过有趣的试验和课外活动使小学生们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两周一次的“关老助残”活动,他们给老人打扫卫生,陪他们去公园散步,帮残疾人进行康复训练,与自闭的孩子耐心的交流。这些行为给那些社会上的弱势群体的生活注入了新鲜活力。为了让同学们体会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他们还与社区的农民工、学校食堂、芜湖特警支队联谊开展系列“感受辛劳工作”的活动,活动包括紧随卖菜者、食堂工作人员和特警一起工作。通过这些体验,同学们收获很多,对人生有了新的理解,对未来生活充满了热情。2009年4月1日,20多名化学专业的同学在黄果山社区里开展了以“化学走进你生活,环保宣传进万家”为主题的志愿服务活动,此外,部分志愿者同学还自觉参加了社区开展的“爱国卫生月”活动,帮助修剪草坪,清除墙壁上的小广告,以及清洁垃圾箱等,为促进社区和谐发展做出的青年大学生应做的贡献。2009年4月11日下午,我们邀请原芜湖市第一届雷锋馆解说员,现禇山街道关工委副主任张龙云女士来我校为我们做了一场“用感恩构建和谐社会”为主题的报告会。告诫大家用感恩的心去面对生活中的人和事!2009年4月27日,化材学院在中校区团委多功能厅举行了一场阶段性汇报会,院党委副书记汪俊武、黄果山社区党委书记童光娣、街道关工委副主任张龙云女士等参加了汇报会,汇报会上阳光志愿者们纷纷发言,细说了自己参加活动的感受和收获。
立所学做贡献,倾真情献爱心
教科学院赴鸠江区“助残”青年志愿者行动
2008年5月,教科院团委、学生会在院党委的指导下,在全国第十八个“助残日”来临之际,主动与芜湖市鸠江区残联取得联系,组建了一支由学院党委副书记陈树贤老师亲自指导教育科学学院赴鸠江区“助残”青年志愿者服务队。
2008年7月,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青年志愿者们立即行动起来,设计了《残疾人心理健康现状调查问卷》,成立了6个问卷调查小组。七月里,志愿者们顶着似火骄阳,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进行了40多天的调查,徒步走访了200多户家庭,足迹遍布鸠江区12个村委会、29个社区居委会,对整个鸠江区残疾人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全面调查,完成调查问卷700余份。为日后有针对性的开展残疾人心理健康志愿服务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尤其是当把这份调查结果呈递给鸠江区残联领导时,得到了他们的充分肯定。为鸠江区成功申报“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区”时,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为了促进残疾人心理健康发展,他们与鸠江区5个街道残联主动的联系,运用他们的专业优势,以残疾人康复中心为阵地,建立了“助残驿站”,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宣传和咨询活动。
2008年暑期,在走访调查期间,志愿者义务为有困难的残疾人子女辅导功课。截至目前,他们的爱心支教已有200多课时。在志愿者们共同努力下,应鸠江区部分残疾人家庭家长的要求,教科院团委正在积极与鸠江区残联联系,利用鸠江区残联的残疾人康复中心筹备成立“爱心学校”,设立“共青图书角”,目前此项工作已经启动。一年来,志愿者的身影活跃在鸠江区残联的各个办公室与活动中心。先后协助残联成功组织了首届残疾人运动会;协助残联编写《工作简报》;协助鸠江区残联举办“鸠江区残疾人千元就业动员暨经验交流会”等有效地支持了残联工作的顺利开展,在社会上营造了良好的帮残助困氛围。鸠江区残联的领导也对志愿者的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高度赞扬志愿者们是素质全面的大学生。一年来,他们的“助残”活动在校园内外产生了积极地影响,《大江晚报》、《芜湖日报》、共青团安徽省学生工作网、鸠江区政府网、芜湖市鸠江区残疾人联合会网站和我校网站等多家新闻媒体对我们的活动进行了的报道。同时,我们先后收到鸠江区残联、部分残疾人等写来的感谢信、表扬信10余封。目前,青年志愿者赴鸠江区“助残”服务队已被推荐为芜湖市第二届青年志愿者行动先进集体。
弘扬爱国情怀,铸造红色青春
社会学院“红色讲解员”青年志愿者
为了在青年学生中加强红色教育,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的“继续弘扬爱国主义”和实践科学发展观重要讲话精神,2008年12月7日,社会学院王稼祥纪念园志愿讲解队,在安徽师范大学社会学院王如意书记、朱棣书记、团委书记陈莉老师和芜湖市王稼祥纪念园领导的共同关怀、指导下组建起来。
“我是革命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这是志愿者常常挂在口头的一句话,作为志愿者,虽然有时会很辛苦,但是这些讲解员始终保持着“热心服务、一丝不苟”的优良作风。为了使讲解工作走上规范化、标准化道路,讲解队制定“我是革命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这是志愿者常常挂在口头的一句话,作为志愿者,虽然有时会很辛苦,但是这些讲解员始终保持着“热心服务、一丝不苟”的优良作风。
了值班表,利用双休日到纪念园为参观者讲解,并辅助纪念园工作人员开展保洁工作等其它志愿服务。讲解队成立之初,就受到《新安晚报》、《芜湖日报》、《大江晚报》等报纸的关注,中国红色教育网、中国校媒网、安徽教育网、人民网安徽视窗、芜湖新闻网、中国青年网、芜湖电视台等媒体都先后报道我讲解队的事迹。我院学生会每周都安排宣传部的同学跟踪采访讲解员,学院网站上也开辟专栏报道讲解队的最新进展。
为了更好的做好讲解队工作,也为了充分发挥历史学专业学生的特长,在讲解的同时社会学院还注重学术研究,讲解队在王彦章老师的指导下拟定了《王稼祥与遵义会议》、《关于王稼祥的外交主张对现代外交的启示》、《王稼祥是如何走上革命道路》和《王稼祥对红军政治工作的贡献》等研究命题,目前讲解队正在利用纪念园馆藏和我院相关图书资料集中力量研究以便尽快完成研究成果。
目前社会学院讲解队在学院领导的统筹安排下,和学院青年志愿者服务队一道立足王稼祥纪念园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基地,积极开拓芜湖市烈士陵园和芜湖市博物馆等基地,并组织志愿者利用节假日深入泾县皖南新四军革命烈士陵园、和县革命烈士纪念馆、南京市雨花台革命烈士陵园等周边地区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志愿服务工作。
用爱美化社区,用心奉献社会
美术学院周家山社区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团
美术学院志愿者服务团建立于2007年9月,目前共有志愿者54名,他们坚持“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服务宗旨,积极参与社会志愿服务。为了更好的服务社区,走进社区,美术学院大学生志愿服务团于2008年5月在芜湖市周家山社区建立了志愿者服务基地。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王继民,团委书记谭书龙与志愿者代表参加了揭牌仪式。
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为了更好的做好志愿服务工作,志愿者们放弃了节假日与家人团聚的机会,深入社区,与社区群众共度佳节,送去祝福。2008年6月8日端午佳节之日,志愿者来到周家山社区分别探望了五位残疾人,并为他们带去了粽子和亲手制作的贺卡。在第24个教师节,志愿者们还看望了退休老师,开展座谈会向老师们先上了鲜花和贺卡。弱势群体在社会中一直是最需要关爱的群体,志愿者们为此开展了一系列助残奉献的志愿服务活动。2008年5月3日,志愿者服务团组织了第一届“迎奥运,庆五一”书画作品助残义卖活动。在坚持支援服务活动的同时,我们也同样关注社区的文化生活。志愿者走进社区开展主题为“共创和谐,关爱老人身心健康”的系列宣讲活动。这些活动受到了《江淮晨报》《大江晚报》《芜湖电视台》和《娱乐新闻》等多家媒体的特别报道,在社会中也引起了较大的反响,获得不少的好评。周家山社区为表对志愿服务的感谢,特向美术学院赠送题为“心系社会甘奉献,共创和谐展风采”的锦旗。
唱响盛世赞歌,谱写时代华章
音乐学院参加首届中国农民歌会演出活动
“在希望的田野上——首届中国农民歌会”于2008年11月9日,在滁州市人民广场隆重举行。根据组委会安排,有音乐学院80名同学组成基础合唱队伍,承担八首曲目的合唱任务。
为了确保演出的效果和质量,音乐学院认真挑选出80名音色美、形象好、功底硬的同学。从10月15日起,这80名学生“舍小我、为大我”,全身心投入到紧张而又辛苦的训练中。11月1日,参演学生到达滁州,又开始了为期9天的半封闭式的紧张排练。排练任务艰巨繁重、要反复背台词、换服装、协调动作,每天都要练到凌晨1点,却没有一位同学喊累喊困喊辛苦;有的同学发烧了,有的同学脚扭伤了,有的同学流鼻血了,却没有一位同学请假,坚持带伤病排练;有的同学家就在滁州,却没有一位同学趁机回家看望父母。同学们这种敬业精神深深感动了排练现场的导演和省厅领导老师,总导演赵小津多次表扬我院参演的学生队伍是一支优秀、顽强、团结的队伍。
最终音乐学院的学生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充分展现了师大学子高素质、高水平、高风格的良好形象,为学校争光,为首届农民歌会添彩。农歌会结束后,安徽省文化厅特意致函,感谢和赞扬我院学生在台上的精彩表现。安徽师范大学也因此获得了“首届中国农民歌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科技服务生活,真情服务百姓
数学计算机科学学院“平民电脑学校”
中国青年志愿者平民电脑学校是在安徽师范大学数学计算机科学学院党委和学院团委的领导下,于2008年7月成立,由2007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班发起创办的,面向乡村社区的平民百姓,以普及电脑知识、咨询电脑故障和宣传网络文明为主要活动以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中国青年志愿者组织。自2008年7月平民电脑学校的总校和各大分校便相继在各地区开展活动以来,平民电脑学校成为暑期大学生“三下乡”活动在全国的亮点之一,受到了广大平民百姓的热烈欢迎和好评,引起中央和省市级媒体的持续关注和报道。
平民电脑学校设立了一个总校和23个分校,服务对象是广大的中国平民百姓;服务的目标是弘扬奥运精神、创建和谐社区、传播先进文化、共建信息社会;服务的内容是普及电脑知识、提供技术服务、宣传网络文明、开展社会调查;自成立以来,全国10余所高校近500余名大学生志愿者加入。该志愿者组织志愿者累计服务社区和乡村150个,服务近3000小时,服务平民5000余人。
在2008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赴南陵的校重点团队拉开了平民电脑学校成立的序幕,并相应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其次,安庆分校、亳州分校、巢湖分校、阜阳分校、江苏分校、辽宁分校和六安分校等分校校长也均组织志愿者在相关地区为平民百姓开展了各种形色多样的服务活动,象开展电脑培训课,电脑知识问卷调查,辅导社区百姓安装数字电视机顶盒,提供装机、购机指导服务等活动,受到的当地媒体的持续关注和报导;新学期,平民电脑学校的各种活动依旧继续,活动的范围调整到了芜湖市内的街道和社区开展,比如鲁港街道办、大富社区等,其开展形式和内容依旧丰富多样,受到了基层领导的高度评价,平民百姓也能积极参与到活动的开展中来,共同学习和掌握文明工具共建和谐社区。
平民电脑学校因其创新的方式和服务和谐社会建设的良好理念,在成立之初就受到平民百姓热烈欢迎,因其在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积极作用和广泛的社会效益,引起了如华社、中国教育报、中国共青团网、人民网等媒体的持续关注和报道。成为2008年暑期大学生“三下乡”活动的全国的亮点之一。
争做环保卫士,共创绿色校园
生科学院环保主题宣教活动
自去年“环保教育进校园”项目在我校启动后,生命科学学院团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让绿色充满校园的每一个角落”为目标,紧紧围绕“做文明环保卫士,创和谐绿色校园”活动主题,充分依托学生会、学生社团和各基层团支部,组织开展大量形式活泼、内容丰富的绿色环保活动,积极宣传环保理念。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环保教育进校园”的精神,扎实组织好营造优美绿色校园环境的活动,生命科学学院成立了“做文明环保卫士,创和谐绿色校园”活动领导小组。在学院领导小组的指导下,院学生会、学生社团、各团支部通过动员会、主题班会等形式深入动员,组织开展了大量形式活泼、内容丰富的基础文明养成和建设活动,活动针对性强、实效性好,参与度高,专业特色鲜明。此外生命科学学院还大力拓展绿色环保第二课堂,建立了巢湖环保教育基地,持续开展“保护母亲湖”行动;发放调查问卷,分析收集数据,总结校园不文明信息,采集我们身边的不文明现象公开警示。生命无轻贱,保护校园环境,从爱绿护绿做起;树木有姓名,依托专业优势,对校园植物挂牌,4月初,08级第一团支部的同学就举办了“校园植物挂牌”活动。清除牛皮癣,还校园洁净墙面节约粮食,文明用餐,食堂环保宣传珍爱生命之源,节约保护水资源通过校园绿地的认知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增强了同学们的环境意识和生态道德理念,提高了同学们的动手能力,培养了同学们的合作意识。展示了安师大学生积极充当环保先锋的精神面貌。
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为校园里植物挂牌,既方便了其他专业的同学了解不同植物,同时也巩固了自己的专业知识。通过校园绿地的认知活动,增强了同学们的环境意识和生态道德理念,提高了同学们的动手能力,培养了同学们的合作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