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化校园 从我做起
(环境科学学院开展美化校园活动)
环境科学学院团总支、学生会组织同学开展了“美化校园 从我做起”系列活动。活动内容包括美化教室和清理校园白色垃圾两项内容。美化教室活动中,同学们擦去墙上的污渍,用“特别团费”购买来的涂料将墙壁重新粉刷一遍。清理校园白色垃圾活动中,同学们活跃在东大门、西大门、西操场等处,捡起扔在草坪上的垃圾,装到随身携带的方便袋中,再统一放入垃圾桶。
一切从“心”开始
(外国语学院开展系列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面对骇人听闻的“马加爵案件”,外国语学院03级5班的同学们深深思考,认识到健康的心理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为促进广大同学关注和重视心理健康,他们组织开展了“一切从心开始”系列活动。活动主要包括设立心理健康宣传台,送歌祝愿全校同学“开心生活”,健康快乐车—“一切从心做起”大家齐签名,“祝你开心”书签送祝福;娱乐“心理测试”及科学“SCL—90心理测试”,心理健康现场讲座与咨询。系列活动反响强烈。
怒吓歹徒传美名
(文学院王学祥同学回乡路上见义勇为)
2004年4月3日下午,2000中文王学祥同学乘车返校。在车上,王学祥同学见义勇为,大胆站出来保护了素不相识的乘客,而自己却被两名歹徒殴打致伤。蚌埠《淮河晨刊》在4月5日头版头条以《两兄弟寻衅滋事 大学生见义勇为》为题,对这一事件做了全过程报道。在报道中,王学祥告诉记者,虽然当时自己也有点害怕,但正义战胜了恐惧。他说,如果乘客面对不文明行为和违法行为都能勇敢地站出来制止,闹事者就不会这么猖狂。
以诚信挑战诚信
(文学院在南校区开展学生诚信换书活动)
文学院02中文二大班同学针对新建的南校区目前尚无图书馆的现状,发起组织了“同一本书”活动。他们大胆设想以诚信为条件,以书本为桥梁,提供固定的时间、场地和细致的管理,免费为广大同学服务,来一次以书本为血液的大循环,一场针对诚信的大超越。活动已持续七周,南校区五个学院所有专业的同学都参与到此项活动中来;积累的流通书籍已达500多本;每周还书率高达99%;书籍损坏现象微乎其微。
推进素质教育 注重公益文化
(美术学院举办系列宣传教育画展)
2003年5月—2004年4月,美术学院以专业特色为先导,紧跟社会热点,开展了“诚信在身边”漫画大赛、“众志成城、抗击非典”招贴画展、建院60周年教师作品展、纪念毛泽东同志诞生110周年书画摄影作品展等14项大型活动,在推进学生素质教育,发展校园公益文化的同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安徽日报、安徽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对这些活动进行了相关报道。
让平安与发展同行
(社会学院在南校区开展治安联防活动)
社会学院学生会以进驻新校区、创建新校区为契机,深入调查研究,充分调动南校区青年志愿者的参与积极性,组成了一支学生治安联防小分队,开展了一系列以“规范性、广泛性、长期性”为基本要求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系列活动紧紧围绕“弘扬主人翁精神、共创南校区”这一主题,以“服务大局、服务现状、服务同学”为宗旨,为学校、同学排忧解难,为南校区的建设贡献了力量。
让稚嫩的翅膀在乐声中飞扬
(音乐学院开展援助管山小学活动)
音乐学院充分发挥知识、技能优势,以01级团支部为主,组织一支“爱心助学志愿队”,对缺少音乐教师的芜湖市鸠江区管山小学开展爱心助学系列活动。他们与小朋友进行联欢;向他们介绍音乐知识;带领他们参观音乐学院;帮助他们组建、排练少年合唱团、鼓号队,策划编排文艺节目,开设各个兴趣小组等等。系列活动受到孩子们和管山小学老师领导的普遍欢迎和称赞。
抗击“非典”做贡献
(教育科学学院开展防非志愿服务活动)
2003年春全校上下抗击“非典”期间,教科院组建一支以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青年团员为主体的阻击“非典”青年志愿者服务队。服务队分为两个小组,一组利用平时的非教学时间和双休日时间,分别于每天12:30—14:00,18:00—22:00轮流在校东大门、西小门协助保卫处严格执行门卫值班制度;一组30多人,组成通讯采访小组,分成近十个小组分别深入到抗击“非典”第一线进行采访,了解宣传非典防控情况和一线工作人员心声。活动得到师生好评。
学习“三个代表” 争做四有新人
(邓小平理论研究会开展三个代表宣讲活动)
邓小平理论研究会积极响应校党委宣传部、校团委关于在全校范围内兴起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号召,组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生宣讲团。经过酝酿选题;确定人选;搜集素材,形成初稿;邀请专业老师修改润色宣讲稿;举行试听会,听取领导老师意见和建议;与关工委老同志座谈,听取建议和指导等充分的准备,六位宣讲团成员深入到各学院以自己的语言,用身边鲜活真实的事例进行宣讲,取得了良好效果。
爱心守望生命
(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救助重病同学赵志勇)
02级物理学专升本赵志勇同学身患尿毒症,所需巨额医疗费令其一贫如洗的家庭一筹莫展。为了挽救这位年轻小伙子的生命,物电学院团总支展开了一场爱心救助行动。他们借助媒体,并通过在步行街、美食街、学校东大门发放传单、设立展板、悬挂条幅、播放录音等方式进行广泛宣传,让同学、老师、市民、社会各界了解情况。同时他们还经过批准在校内外设立募捐点,为志勇募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