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媒体聚焦 正文

【安徽日报客户端】在乡村振兴一线做青年实干家——记安徽师范大学2024年“百村千人进万家”暑期实践活动

编辑:朱蕾 时间:2024-09-24点击数:

报道转载如下:

六安金寨光爱学校的校园里,阳光透过窗户洒进教室,支教队员们正在为孩子们讲解音乐基础知识,从音符的认识到节拍的把握,孩子们全神贯注,积极参与互动。老师们还通过示范,让孩子们亲身感受音乐的魅力。

这是安徽师范大学“百村千人进万家”艺术支教团队的支教课堂,队员们用音乐带来了知识和快乐,在他们心中种下了艺术的种子。

像这个团队一样,安徽师范大学还组建了近百支“百村千人进万家”专项实践团队奔赴省内外各地开展社会实践,他们运用专业知识到乡村社区开展暑期支教、理论宣讲、非遗传承、生态保护、文旅策划等活动,助力乡村振兴。

无惧风雨,理论宣讲送温情

连续降雨让长江水位急速上涨,芜湖市白茆镇群众在当地政府的精心安排下转移到防汛安置点中,为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安徽师范大学“红色之声筑信仰,青言青语传理想”理论宣讲团队受邀来到安置点,为当地居民开展一场别开生面的宣讲活动。

团队队员以《筑牢廉洁之基,增强党纪之魂》主题宣讲,让党的创新理论展现时代光辉。队员们还精心准备了朗诵《青春中国》与《盛世中国》,用铿锵有力的话语表达了青年生于盛世、不负盛世的决心担当。

在全椒县章辉社区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安徽师范大学德育研究会积极投身到街道防汛工作和交通管理实践中,面对夏季多雨的季节特点,团队迅速响应,协同社区人员检查防溺水设施,确保安全措施完善;利用所学知识,向居民普及防汛知识,增强大家的防灾减灾意识。

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七彩课堂宣讲支教团队连续十二年赴各地社区开展理论宣讲,一代代团队以“最平凡的事,最简单的爱,最真诚的心”为信念,多年如一日地为当地农民工的子女提供暑托班和志愿服务,精心策划了与宣讲相辅相成的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围绕“五育一亲”六个主题设计了28个素质拓展趣味活动。十二年坚守,七彩课堂宣讲支教团队一直致力于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扣好第一粒扣子”。

家门口的公益课堂,让暑假更精彩

近日,安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组织“语你童行”本科生实践团队来桐城开展为期12天的以红色教育和特色课程教学相结合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支教期间特别邀请了一名曾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的老兵王元光,为团队成员和学生们讲述战斗故事,传承和弘扬革命精神。

支教课程中特别安排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活动期间,通过背诗、唱歌等形式,展示了才艺的同时,也展现了自我。寓教于乐,让学生们充分感受到健康心理的重要性与快乐。

安徽师范大学体育学院“阳光体育”爱心夏令营团队来到了黄山区仙源镇,大学生们利用专业特长和创新思维助力当地的乡村教育工作,教学内容包括不限于传统武术、箭术还有现代体育的排球和足球,寓教于乐,帮助当地学生培养良好运动习惯。

探古技新生,访当代非遗

安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繁昌民歌艺术调研实践团队走进芜湖繁昌,通过讲座、文化活动、问卷调查等方式,开展“民歌文化的寻根与创新”系列活动,沉浸式体验省级非遗。

在芜湖市繁昌区新林社区,实践学子与省级非遗传承人汪邦云及四位老民间艺人带领下领略了繁昌民歌独有的民族特色,也体验到了十段锦中的“抛锣”,实践学子还对繁昌民歌进行了创新性编排,并成功举办了汇报展演。

安徽师范大学“拓寻有戏安庆,听访黄梅故里”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在安庆通过追寻历史足迹、采访黄梅戏名家、学唱黄梅戏等,探寻黄梅戏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实践学子还与黄梅戏名家共同演唱了《天仙配》《女驸马》等多个黄梅戏经典唱段,以实际行动传承非遗。

安徽师范大学体育学院铜梦启航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来到了铜陵市义安区永丰东联小学,他们将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鱼灯文化融入课堂教学中,旨在通过亲身体验,让学生们更加了解并推广这一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

护生态,访民情

皖南川藏线从宣城市蔡村镇穿过,汀溪河由南往北横贯全境,呈现一轮新月,地处皖南川藏线入口的蔡村镇依托良好的生态资源乘上了旅游发展的东风,近年来发展越来越好。

安徽师范大学生环学院赴泾县探寻五美生态乡村实践团队来到了蔡村镇污水处理厂,参观了蔡村标准化的污水处理设施,对污水处理厂出水口水体进行采样并对温度、酸碱度等水质检测项目进行了检测,后续在实验室测定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为蔡村镇生态环境保护下一步需要注意的问题提供建议。

今年是长江十年禁渔全面实施的第四年,是从“三年强基础”向“十年练内功”转段推进的关键节点。安徽师范大学化材学院赴宣城、芜湖“泾溪百里,‘弋’脉相承”青弋江保护调研团队来到泾县农业农村局了解了青弋江相关政策和泾县农业农村局对于非法捕捞行为的应对措施,并在当地开展禁渔宣传活动。

安徽师范大学地旅学院“踪横长江 渔你同行”长江退捕渔民生计调查研究团队奔赴安徽段11个县区深入调研禁捕政策下渔民上岸后的生产生活状况;实践学子们与地方政府开展座谈会,深入了解政策,在与渔民访谈时,详细讲解相关政策。在访谈过程中,团队还收集到了许多退捕渔民们内心的想法和建议,将其反映给11个县区的有关部门,让政府倾听渔民的声音,更好地为渔民服务。

助力红色教育,赋能文旅发展

“游客朋友大家好,欢迎来到金寨县革命博物馆……我们要沿着革命前辈的足迹继续前行,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7月18日11时,铿锵有力、沉稳平和的声音从金寨革命博物馆的第一展厅传出。展厅里,来自安徽师范大学的“红色讲解员”志愿者张岳城正在向前来参观的游客进行讲解,一件件革命文物背后的红色故事在讲解声中徐徐展开。

近日,安徽师范大学地旅学院和计算机与信息学院的两支团队来到了六安市金寨县革命博物馆,他们用声音传播红色故事、用画笔设计红色文创、用科技助力文化传承,用实际行动推动金寨红色旅游发展,为金寨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团队以“云游”的理念为切入,以“博物馆+互联网”模式为路径,以专业科技为助力,将馆内布局和游览线路“搬”到线上,打造线上全景展馆。此外,团队还充分挖掘金寨红色、绿色资源,将科技化的全景技术与资源相结合,为金寨乡村振兴和文旅发展注入了科技活力。

在马鞍山,安徽师范大学地旅学院“玉见文明,琢磨未来”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对凌家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及周边景区、邻近乡镇,进行实地考察、走访和调研,以凌家滩考古文化旅游活化利用为主题,解密遗产活化发展与利用的模式与机理,为现代乡村振兴提供新范式。

这个夏天,安徽师范大学万余名学子行走在田间沃野、基层一线,他们在与基层群众的交流中求学真学问、在专业技能的应用中磨练真本领、躬身做乡村振兴的青年实干家。


原报道阅读链接:【安徽日报客户端】https://app.ahnews.com.cn/displayTemplate/news/newsDetail/1569/1225895.html?isShare=tr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