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道转载如下:中新网安徽新闻9月11日电 (王哲谦)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谱写教育强国建设华章。9月10日,安徽师范大学隆重举行2025年教师节表彰活动,全体在校校领导,受表彰教师代表,各部门、各学院负责同志和师生代表参加活动。 安徽师范大学党委书记蒋家平代表学校党委向全体教职员工致以节日的问候。他指出,近年来,安徽师范大学以教育家精神引领教师队伍建设,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推动人才引育与学校发展同频共振,...
报道转载如下:9月10日,安徽师范大学举行2025年教师节表彰活动,对在学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教书育人、科学研究、管理服务等领域作出重要贡献的120多名优秀教职员工进行了集中表彰,颁发荣誉证书。体育学院、音乐学院、大学生艺术教育中心的师生们还带来合唱《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舞蹈《书香四季》、琵琶重奏《茉莉花》与《玫瑰花》、歌伴舞《鼓舞》,向全体教师表达教师节的敬意与祝福。(王哲谦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海涵 王磊 ...
报道转载如下:9月10日,安徽师范大学举行2025年教师节表彰活动,为120多名优秀教职员工进行集中表彰,学生代表为敬爱的老师们献上了鲜花。 通讯员 王哲谦 摄受表彰教师代表发表了获奖感言,深情讲述在不同岗位上潜心教书育人、热情服务师生的生动故事,展示出用实际行动践行教育者的责任与担当。 通讯员 王哲谦 摄近年来,安徽师范大学以教育家精神引领教师队伍建设,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推动人才引育与学校发展同频共振,...
报道转载如下:原视频观看链接:【安徽新闻联播】https://console.ahsx.ahtv.cn/web/cms/rmt0087_html/1/1sy/lb/bqzx/206478.shtml?share=true&type=5&articleid=206478
报道转载如下:原视频观看链接:【安徽新闻联播】https://console.ahsx.ahtv.cn/web/cms/rmt0087_html/1/1sy/lb/bqzx/205205.shtml?share=true&type=5&articleid=205205
报道转载如下:“老师,唐代真的有这么好看的衣服吗?”近日,安徽师范大学学生高佳宜在帮安徽省临泉县艾亭镇中心小学三年级学生小王整理汉服裙摆时,小王眼里闪烁的求知光芒,让高佳宜想起3天前这个总低着头的孩子第一次举手提问的样子。这细微的转变,正是高佳宜和队友们践行“乐教爱生”初心的生动注脚。日前,安徽师大历史学院2024级19名“优师计划”师范生全员奔赴艾亭镇中心小学,开展为期10天的支教活动。自2023年起,安徽师大已经连续3年组织历史学院“...
报道转载如下:9月3日上午,安徽师范大学校领导和师生代表400人在花津校区礼堂集中收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现场师生倍感振奋,坚定了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决心。原报道阅读链接:【大江资讯视频号】http://mv.cx/?url=https%3A%2F%2Fwxapp.tc.qq.com%2F251%2F20302%2Fstodownload%3Fencfilekey%3DCvvj5Ix3eewK0tHtibORqcsqchXNh0Gf3sJcaYqC2rQA7MWTTQoXoarqv7wMxr46EIhMpjMPSd9kkib6yIRK9UloGVw6AvadpUA0ZOGW592LQdiaWhGhpA9QVoYeKTBrAWG%...
报道转载如下:去年夏天,安徽师范大学大一新生陈志伟第一次来到安徽省岳西县田头乡支教,沉默寡言的男孩龙龙(化名)总追着他问:“老师,你知道银河里有多少颗星星吗?”临别时龙龙送给陈志伟一张画:歪扭的小人站在星空下,旁边写着“明年见”。陈志伟把画夹进课本,决心继承学校“传统”,完成这跨越300公里山水的约定。兑现“明年见”的约定今年夏天,安徽师大历史学院赴岳西爱心支教与文化宣讲团队再次踏上岳西县的山路。当陈志伟伸开双手呼喊着“...
报道转载如下:今年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日。今天上午9时,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纪念大会。我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怀着激动的心情收看直播,共同见证这一庄严时刻。八十载光阴流转,胜利之光穿越历史的天空照亮现实与未来。今天的芜湖,永远铭记历史,以实干实绩谱写新时代奋进篇章,迈出高质量发展的铿锵足音!在市政务中心,市委书记宁波,市委副书记、市长徐志,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峰,市政协主席张东及市四大班子负责同志等通过网络直播形式集体收听收看大会及阅兵式活动。...
报道转载如下:暑期临近尾声,新学期即将开始。有这样一些青年学子,此时结束了短暂的乡村支教生活;也有一批走出校门的年轻人,即将站上乡村的三尺讲台。他们或被支教点燃了信念理想,或对乡土有着深重的情感,当多数年轻人都要在城市中寻找“一席之地”时,他们将目光投向了乡村的广阔天地,把专业融进乡土,为乡村教育“造血”。为村小打开“另一扇窗”“课表反复调整了五稿,既要衔接学业,更要打开视野,我们得让每节课都成为孩子向往世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