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4年接触汉语,到获得奖学金来中国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从懵懵懂懂的情窦初开,到和阳光善良的中国小伙子相识相知相恋,‘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走入婚姻殿堂;从认识第一个中文词‘中国’,到成为一名中国大学教师,妈妈的生命旅程,因邂逅古老而又年轻的伟大中国,变得意义非凡!”这是安徽师范大学乌克兰籍博士留学生阿琳娜在写给女儿的信中的一段话,她在信中深情讲述自己在中国的美好经历。这封信也获得第六届教育部“我与中国的美丽邂逅”...
原报道阅读链接:【人民网】http://vip.people.com.cn/albumsDetail?aid=1823392&pid=13375364
7月8日,涡阳县公安局反电诈中心迎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来自安徽师范大学的9名大二本科学生。活动现场。倪亮供图这9名大学生分别来自该校的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他们积极参与安徽师范大学统一组织开展的“行走的思政课堂”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并在辅导员的精心指导下,选择当前社会关注度较高的“防范电信网络诈骗”作为活动主题。“我们想利用暑假假期,通过自己的一份努力和付出,让更多的群众知晓电信网络诈骗的危害,...
报道转载如下:为更深入地了解盲人群体的日常生活、工作状况,以及对无障碍设施的使用情况并收集他们对无障碍设施的建议和期望,7月11日,安徽师范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赴芜湖市黄线不忙“菁英e彩”本科生社会实践团队来到鸠江区易掌门盲道馆进行走访调研。易掌门盲道馆,是由芜湖市鸠江区残疾人士吴培超先生创办的一所专业中医正骨理疗推拿机构,先后被评为“鸠江区盲人按摩就业培训基地”“芜湖市残疾人就业扶贫基地”等奖项。易掌门盲道馆内最大的亮点,...
报道转载如下:“我好喜欢这些大姐姐们!”一名小男孩兴高采烈地说。“我们一遍听不懂的知识她会反复讲好几遍,上课时,还关心我能不能看见黑板,像个知心姐姐一样。”他口中的“大姐姐们”,正是安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的学生,此刻他们还多了一个“身份”——芜湖市鸠江区湾里街道华强社区支教团队的授课老师。安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艺术支教团队的17名大学生以“美育润童心”为主题,走进芜湖市街道社区,为社区的青少年们免费开设艺术课堂,...
报道转载如下:报道安徽师大文学院学生在河南安阳开展“探寻汉字之源,品味甲骨神韵”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报道转载如下:7月9日至7月21日,安徽师范大学“蜜糖π递”关爱唐氏综合征儿童志愿服务实践团到安徽省芜湖市童心心智障碍者服务中心等地,开展为期10天的志愿服务实践活动。“蜜糖π递”关爱唐氏综合征儿童志愿服务项目是安徽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针对唐氏综合征儿童普遍存在的智力落后、抽象思维受损严重等问题,于2017年发起的阳光助残志愿服务项目。项目以“数学+”多学科交叉融合课堂为主导、以家长心理减压赋能特色活动为辅助,...
原报道如下:近日,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全心全益”社会实践团队走进芜湖市培智学校,以国家通用手语和普通话推广为主题,针对智力障碍青少年开展爱国主义启蒙教育课程。( 孙婕妤 孙爽 胡睿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海涵 视频提供: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原报道链接:【中国青年报客户端】https://s.cyol.com/articles/2024-07/23/content_Mbq5v9In.html?gid=28Dga1xp
报道转载如下:近日,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追踪碑文流年,探忆革命岁月”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的8名大学生,在六安市裕安区退役军人事务局领导的带领下,到裕安区独山镇拜访107岁的老红军胡正先,感受到了胡老对青年一代的殷切期盼。据悉,老红军胡正先是三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的获得者。作为在长征苦难中成长,战火纷飞中历练的我军早期优秀通信工作者,胡老在10岁便秘密加入了共青团,12岁参加革命,在1930年加入了中国工农红军,...
原报道如下:(赴金寨县革命博物馆实践团队 牛思涵 石彤彤 杨思雨编)为进一步了解革命历史,感悟先辈精神,激励自我成长,安徽师范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赴六安市金寨县革命博物馆“项目e站”本科生实践团队,开展了一次意义深远的社会实践活动。在这次活动中,实践团队不仅探访了抗美援朝革命老兵徐海清,还与国共内战亲历者进行了深入交流。图 1 团队成员前往李萍奶奶家中 赴金寨县革命博物馆实践团队 黄佳慧 摄探访革命老兵,砥砺吾辈前行带着对革命前辈的崇高敬意和对历史深度的探索之心,...